凸轮机构设计
 
 
设计条件 设计参数 计算数据 基本知识
凸轮类型
运动类型: 加速度线图形状:
无因次最大速度:   无因次最大速度:
平面凸轮 空间凸轮
位移与凸轮转角关系
运动规律 位移列表
接触部位
转动方向
顺时针 逆时针
运动类型
运动规律
升程:
回程:
 
运动参数
许用压力角[α]: ° 推程运动角Φ: °
凸轮角速度: rad/s 回程运动角Φ': °
摆杆长: mm 远休止角Φs: °
中心距: mm 行程h(摆角): mm(°)
基本数据 位移数据
角速度: 基圆半径: mm 滚子半径: mm
远休止角: 。 外圆半径: mm 偏距: mm
 
凸轮向径
推程位移数据: 回程位移数据:
(4~500行数字) (4~500行数字)
转角增量 位移分段数
升程: ° 升程:
回程: ° 回程:
位移 类速度 类加速度 压力角 曲率半径 r(x) θ(y)
 
输入参数
基圆半径: mm 刀具半径: mm
偏距: mm 滚子半径: mm
滚子半径的选择
1: 保证从动件运动不失真,并有一定的安全系数 Rr≤0.8ρtmin
2: 考虑凸轮有足够的接触强度 Rr≤1/3ρtmin
3: 考虑凸轮的结构性 Rr≤0.4Rb
任意点参数计算
输入凸轮转角:
(注:在0~360度以内)
位移(摆角): mm(°) 压力角: °
速度: mm/s 曲率半径(理论廓线): mm
加速度: mm/s2 基圆半径:
理论廓线
rt: θt: °
工作廓线
rt θ: °
轮廓参数计算
转角增量: °
序号 转角 向径r 极角θ 曲率半径
 
 
输入参数
最小外圆半径: mm
实际外圆半径: mm
滚子半径: mm
  圆锥半角: °
任意点参数计算
输入凸轮转角: ° (注:在0~360度以内)
从动件位移: mm 从动件速度: mm/s
从动件加速度: mm/s2 压力角: °
曲率半径: mm
理论廓线
xt值: yt值:
工作廓线
x值: y值:
轮廓参数计算
转角增量: °
序号 转角 工作轮廓线x 工作轮廓线y
 
     
凸轮术语
术语 符号 定义
凸轮理
论廓线
从动件对凸轮作相对运动时,从动件上的参考点(尖端从动件的尖端和滚子从动件的滚子中心等)在凸轮平面上所画的曲线
凸轮工
作廓线
与从动件直接接触的凸轮轮廓曲线,也称凸轮实际廓线
压力角 α 凸轮给从动件的正压力方向(即接触点的公法线nn方向)与从动件受力点速度v方向间所夹的锐角
基圆及
其半径
Rb 以凸轮转动中心O为圆心,凸轮理论廓线的最小向径为半径所画的圆称为基圆,其半径称为基圆半径,以Rb表示
滚子及
其半径
Rr 为了减少从动件和凸轮轮廓之间的摩擦,常在从动件底部装一个滚子,其半径以Rr表示
凸轮最
小半径
rb 凸轮工作廓线的最小半径,有的称之为工作廓线的基圆半径,rb=Rb-Rr
起始
位置
从动件在距凸轮转动中心最近所处的位置,亦即推程刚开始时机构的位置
凸轮
转角
φ 从起始位置起,经过时间t或凸轮旋转φ角后,从动件移动的距离(s)或摆动的角度(ψ)
从动件
的位移
s
ψ
从起始位置起,经过时间t或凸轮旋转φ角后,从动件移动的距离(s)或摆动的角度(ψ)
从动件
的行程
h
ψh
从动件从起始位置运动到最远位置称为推程,反之称为回程,在推程或回程中,移动从动件移动的距离(h)或摆动从动件摆动的角度(ψh)都称为行程
推程
运动角
Φ 在推程阶段凸轮的转角
远
休止角
Φs 从动件在距离凸轮最远处停歇时凸轮的转角
回程
运动角
Φ' 在回程阶段凸轮的转角
偏距 e 凸轮转动中心与移动从动件导路间垂直距离。
e有正、负
摆杆
长度
l 摆动从动件摆动中心A到滚子中心B的距离
中心距 L 摆动从动件摆动中心A到凸轮转动中心O的距离
运动规律
      运动规律的特性值是指无因次运动参数中的最大速度Vm、最大 加速度Am和最大跃度Jm等。
      选择运动规律时,应该避免由于速度突变引起的刚性冲击,还应 尽量避免由于加速度突变引起的柔性冲击。
1) 高速轻载 各特性值大体可按Am、Vm、Jm、(AV)m的顺序来考。
2) 低速重载 各特性值可按Vm、Am、(AV)m、Jm的顺序考虑。
3) 中速中载 要求Am、Vm、Jm、(AV)m    等特性值都较小。
低速轻载的凸轮机构,对运动规律要求不严,而在高速重载情况下,由于兼顾Vm及Am有困难,不宜采用凸轮机构。
许用压力角
类别 推程 回程
力锁合 形锁合
移动从动件 ≤30° ≤70~80° ≤30°
摆动从动件 ≤35~45° ≤70~80° ≤35~45°
力锁合
利用弹簧力、从动件自重等外力使从动件与凸轮始终保持接触。弹簧力封闭广泛应用在中、小尺寸的凸轮机构中。
形锁合
沟槽凸轮与滚子配合 要求凸轮尺寸较大
双面凸轮与滚子配合 从动件运动比较平稳
共轭凸轮与双滚子配合 适用于高速中载,结构复杂,且对凸轮加工精度要求较高
共轭凸轮与双滚子配合 适用于高速中载,结构复杂,且对凸轮加工精度要求较高
等径凸轮与双滚子配合 运动规律的选择受到限制
等宽凸轮与双平底配合 运动规律的选择受到限制
偏距
    从动件的偏置可以改善凸轮机构推程时的受力情况,使最大压力角减小,但回程的压力角有所增大,故偏距e的大小要适当。从动件相对凸轮偏移的方向,当凸轮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应向右,反之应向左。
    在本软件使用中,偏距e有正、负之分
    当凸轮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从动件位于O点左侧时e为正反之,e为负;当凸轮转向相反时,正负号相反。
 
说明
接触部位类型及特点:
1. 尖端从动件 结构简单,不论基圆半径大小如何,尖端总能与凸轮轮廓上的点依次接触。但易磨损,磨损后使从动件运动失真。用于低速及受礼不大的场合。
2. 滚子从动件 耐磨损,可传递较大的动力,但结构复杂,尺寸重量大、不易润滑,滚子轴常受结构限制,强度较低。广泛应用于低速和中速,其改进结构可用于高速。
3. 平底从动件 多数平底与其速度方向垂直,因此受力情况好,传动效率高,易润滑,结构维护简单,但不能与内凹或直线轮廓工作,且平底不能太长。多用于高速小型凸轮机构。
压力角
在一定载荷和机构的运动规律决定以后,压力角愈大一方面可使凸轮的基圆半径小,从而使凸轮尺寸较小,另一方面又会使机构受力情况变坏。当压力角大到临界值时机构将发生自锁。